一、核心主题
本书围绕“如何向非设计师的利益相关者清晰、有效地阐述设计决策”展开。作者 Tom Greever 提出:
> “好的设计师解决问题,伟大的设计师还能说服别人相信这是最佳方案。”
全书以“一次关键会议”为轴心,拆解会前、会中、会后所需的一切沟通技巧,帮助设计师赢得支持、减少反复修改、保住理智,并最终交付卓越用户体验。
二、全书结构速览
阶段 |
关键章节 |
核心任务 |
会前 |
1–3 章 |
理解利益相关者、设计会议流程、移除干扰 |
会中 |
4–8 章 |
深度倾听、调整心态、形成回应、锁定共识 |
会后 |
9–10 章 |
跟进落地、应对变更、维护信任 |
附录 |
第 11 章 |
写给高管:如何与设计师高效合作 |
三、方法论精要
1. 三大必答题(Big Three)
任何设计决策都必须能回答:
- 解决了什么问题?
- 对用户有何影响?
- 为何优于替代方案?
> 把答案写下来,所有沟通都围绕这三点展开。
2. IDEAL 回应模型
现场回应反馈时,按顺序覆盖五个要点:
- Identify 问题
- Describe 你的方案
- Empathize 用户痛点
- Appeal 业务价值
- Lock in agreement 直接索要确认
3. 五大战术(Tactics)
- 并排对比:把原方案与修改建议放一起,一眼看出差异。
- 提出替代:给出更优或折中的第二方案。
- 展示代价:让对方看到“如果采纳建议会失去什么”。
- 引入盟友:邀请团队里的支持者发声,形成共识。
- 延后决策:当场面失控时,主动要求“给我几小时再答复”。
四、会前准备清单
维度 |
关键动作 |
利益相关者 |
列出三类影响者(团队、高管、外部),写“用户故事”理解诉求 |
会议设计 |
1 分钟上下文回顾 + 时间轴 + 明确所需反馈类型 |
干扰清除 |
去掉占位图、假数据、低分辨率,防止跑题 |
预演 |
自己大声演练,找同事做“预演观众” |
五、会中沟通心法
- 倾听:先让对方把话说完,记录关键词,追问“真正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?”
- 心态:把角色从“防御者”转为“引导者”;先说“Yes”再讨论可行性。
- 语言:
- 用“works / doesn’t work”取代“like / dislike”。
- 避免“From a design perspective...”这类专家式开场。
六、会后跟进策略
- 立即发纪要:1 小时内发出,采用“感谢→决议→下一步行动”三段式。
- 二次确认:走廊、茶水间 1 对 1 再次对齐,捕捉会上未说出口的顾虑。
- 过滤噪音:判断建议的影响力与可行性,不重要的直接不写入纪要。
- McDonald’s 理论:若有悬而未决的争议,先抛一个“明显不够好”的方案,逼出真正意见。
七、面对强制修改的六条出路
- 澄清误解:重述目标,确保双方同频。
- 自检设计:承认并修正自己可能的错误。
- 挖掘隐藏需求:高管常只是“想确认某功能存在”,而非真正要改动流程。
- 情绪存款:在小事上让步,累积“信任余额”,关键战役才有资本坚持。
- 把变更当约束:把“不合理要求”转化为创意催化剂,做出更优妥协。
- 公开复盘:若结果未达预期,主动承认“我误判了”,并提出修复计划——反而加固信任。
八、给高管的 4 句话(第 11 章精华)
- Realize 设计师不仅是“让东西好看”,而是解决商业问题的专家。
- Prioritize 先给齐需求、数据、权限,再谈创意。
- Authorize 让团队快速试错,减少层层审批。
- Recognize 设计师也是普通人,需要被倾听和尊重。
九、适用人群
- 设计师:初级到资深皆可,把沟通流程模板化。
- 产品经理 / 项目负责人:学会提出有价值反馈,减少无效拉锯。
- 高管 / 客户:快速理解如何与设计师对话,降低项目风险。
十、一句话总结
把《Articulating Design Decisions》当作“设计师的谈判手册”:它不仅教你做正确的设计,更教你在组织里把正确的设计变成现实。